《子产不毁乡校》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著的《左传》中的名篇。时隔两千六百多年,现在读起来仍觉得有现实意义,感慨万千。
郑国人闲暇时,聚在乡间公共场所,议政,提出一些不同或批评意见。当时把这种场所叫着“乡校”。郑国大夫然明,建议子产废除乡校。子产不肯。认为乡校能及时纠正执政偏差,大有好处。他说,一旦堵塞言路必将造成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”,后果不堪设想。“不如小决使道,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”,这才能使社会和谐。子产坚决主张把民众的批评,当成药石,“闻而药之”。大夫然明深受感动,说子产可担大任,今后郑国就依靠子产啦。
子产实行民主执政,不搞“作威以防怨”。很快使弱小的郑国成为强国。
《子产不毁乡校》对当代仍有指导意义。是富民强国的永恒之路。
《子产不毁乡校》全文如下:郑人游于乡校。以论执政。然明谓子产曰:“毁乡校,何如?”子产曰:“何为?夫人朝夕退而游焉,以议执政之善否。其所善者,吾则行之;其所恶者,吾则改之,是吾师也,若之何毁之?我闻忠善以损怨,不闻作威以防怨。岂不遽止,然犹防川,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道,不如吾闻而药之也。”然明曰:“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!小人实不才。若果行此,其郑国实赖之,岂唯二三臣!”
仲尼闻是语也,曰:“以是观之,人谓子产不仁,吾不信也。”